南朝不殆录 第49章 立新帝

小说:南朝不殆录 作者:仁者为鬼 更新时间:2024-05-23 14:28:24 源网站:biquke.vip
  明日再用不到一个时辰路程,便要进入建康城了。

  其夜,荀朗带着荀法尚,来到侯安都的军帐求见。

  荀朗是个丰神俊朗,风度翩翩的男子,平时注重自身仪容,有超然出尘之风范。

  然而此时见面,却是二话不说就跪于泥地之中,荀法尚也跟着跪下。

  侯安都大吃一惊,连忙扶起:“荀兄这是为何?快快起来说话。”

  侯胜北也赶忙扶起荀法尚,却听荀朗惨笑道:“却是要请侯兄救命。”

  “!?”

  荀朗继续道:“陛下龙驭宾天,章皇后召中领军杜稜及中书侍郎蔡景历,入禁中定议,秘不发丧。”

  陈霸先已经去世的消息,对众人而言并不是秘密。

  掩盖了一二日,自有宫中渠道,传递了消息出来。

  章皇后的想法,多少也能够猜得出来。

  无非是世子陈昌滞留长安,陈霸先的帝位后嗣无人,想尽力拖延册立新帝,心中还抱持着一丝希望罢了。

  只是章后啊,你的心情虽能理解,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此事岂是能够拖延得了的。

  外敌环伺虎视眈眈,都想寻找这年方二岁的新朝破绽,我等怎可自暴弱点于外?

  主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基业,要是因为章后你的一己之私陷于危境……

  我侯安都须不答应!

  只听荀朗道:”蔡景历亲与宦者、宫人密营敛具。天暑须治梓宫,恐斤斧之声闻于外,乃以蜡为秘器。文书诏敕,依旧宣行。”

  “我弟荀晓闻得蛛丝马迹,欲率家兵袭击台城,却被蔡景历所杀,现又拘禁我兄荀昂、我弟荀晷下狱。特来求侯兄保他二人性命。”(注1)

  荀朗一口气说完,垂头不语,等待侯安都的答复。

  侯安都问道:”领兵袭击台城非同小可,令弟荀晓可是受了何人指使?“

  荀朗咬紧牙关不语。

  侯安都沉吟片刻,荀晓如此做,总不见得是想自己登基,必然是为了某人。

  那人想要袭击台城,劫持章后等,逼令昭示皇帝大行,下诏宣布改立新帝么?

  可惜太过小看了我等跟随陈霸先的一干老人的手段了。

  有杜棱领护军一营镇守禁中,此人此前便与我搭档留守台城,老成持重深得陛下信重,凡事小心谨慎,岂是那么容易得手的。蔡景历虽为文职,也不可小觑。

  荀朗的立场不问可知。

  此事就算求临川王出手相救,陈蒨也只能装作不知,怎敢认下?

  既有此力量,又有这份交情在的,荀朗也只能来寻自己相助了。

  想到此处,侯安都不再犹豫:”我连夜入城,先护得令昆仲平安。深明,你且随临川王,明日进城。“

  ”侯兄,大恩不敢言谢,荀某记下了你的高义。“

  荀朗、荀法尚又是伏首及地。

  侯安都不再多言,请荀朗父子自便,带着侯胜北和一什亲卫,快马向建康奔驰而去。

  ……

  夜色清如昼,马蹄疾如风。

  月下驰骋,本是件风雅洒脱事,侯胜北却是感到悲哀无奈。

  争龙风险如此之大,不成即死。

  连荀朗这样一尘不染的智慧之士,也身不由己地陷入肮脏淤泥之中。

  陈霸先啊陈霸先,你可知道自己这一死,影响了多少人么?

  侯胜北望向一骑在前的阿父背影。

  阿父,你果决敢断,又是军部重臣,确实有这份影响力。

  只是身为外人,卷入争位这等皇家凶险之事,真的好吗?

  而且这么做,只怕不是阿父你内心的所想所愿吧……

  明明是夏末,他再次从侯安都身上感受到了透出的森森寒气。

  ……

  转眼间,天色将明未明,建康城到了。

  侯安都入城,立刻上表宫中,联系诸大臣,安排亲信护住荀氏兄弟不提。

  -----------------

  六月二十九日。

  这一天注定了紧张而又漫长。

  陈蒨入城,居中书省,自有骆牙、韩子高等一班亲信护卫。

  侯安都的表章如石沉大海,宫中毫无反应。

  众将则应邀前来相会。

  周文育死后,侯安都隐隐然已有军部首席的身份,诸将聚于中书省外的厢房议事。

  “至尊崩于璿玑殿,至今尚未移灵太极殿西堂,供群臣瞻仰拜祭,是何道理!”

  侯安都见众人齐集,开口便是直指要害。

  侯瑱虽贵为司空、车骑将军,然则是后降之人,多有顾虑,默默不发一语。

  胡颖、陈详为侯安都副将,几次胜仗都是侯安都的正确判断,此刻保持立场相同。

  徐度则是陈蒨副将,在南皖口数次商议,态度已经明确。

  吴明彻新败不久,间接导致了周文育之死,更是没有说话余地。

  何况侯安都说的乃是正理。

  赵知礼守太府卿,权知领军事,本就是与诸将患难与共的战友,当下站到了一起。

  军部的意见就此统一。

  ……

  接着需要说服执掌政务的几位大臣,首先就是绕不过的琅琊王氏。

  过程比预想的要简单很多。

  尚书左仆射王通之弟王固,永定年间移居吴郡,陈蒨以其清静,欲申以婚姻。

  虽然还未完全谈定,王氏的半拉身子已经倒向陈蒨一方。

  何况他们也别无选择。

  眼下陈霸先的直属近亲,除了陈蒨还有谁呢?

  琅琊王氏的态度影响了大部分朝臣。

  于是群臣定议,打算奉临川王嗣位。

  陈蒨谦退,极言不敢当。

  章皇后则是因为嫡子陈昌的缘故,拖着不肯下诏。

  事情陷入了僵局。

  ……

  是啊,陈霸先尸骨未寒,谁愿意冒大不韪,提出无视他的嫡子,另立他人为帝?

  跟着众人一并推举也就罢了,站出来挑头,落一个欺负寡妇遗孀的名声很好么?

  而且章皇后是要成为太后的人,此事之后必定有得被她记恨。

  陈昌虽然流落北朝,毕竟人还活着,谁知道他日后回来,事情会变得如何,就不怕遭受清算?

  盘算自家利害得失,群臣犹豫不能决。

  ……

  眼看时间一刻刻地过去。

  侯安都挺身站了出来,手扶剑柄,睥睨众臣。

  只见他拿出统军魄力,大声道:”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诸臣闻言尽皆失色,蔡景历、刘师知等文臣噤口不敢言。

  侯安都当即昂然按剑上殿。

  侯胜北幸好没有资格参与议事,他要是看到了这一幕,只怕心都要提到嗓子眼。

  阿父你又没有赐剑履上殿之权,这可是死罪!

  要是侍卫是章皇后的人,果敢一点,当场以带剑擅闯金殿之罪斩了你可怎么办呀。

  侯安都不管不顾,直面章要儿,要求交出皇帝印玺!(注2)

  章要儿怒视着面前这名男子。

  侯安都是什么性格的人物,她早就听丈夫陈霸先说起过:这是一个骄傲而又勇敢、肆意妄为,根本不顾及自身安危,想到了就要去做的男子!

  只是没想到他居然真的如此大胆,不知道哀家是谁吗?

  陈霸先一死,谁都可以来欺侮本宫不成!

  ……

  僵持,无言的压力弥漫在殿中。

  两旁的侍卫捏紧了手中的长戟,看着对峙的皇后和重臣,手中冒出了汗水。

  内侍和宫女,更是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当下就有几人双腿发软,摇摇欲坠。

  明明殿内无风,章皇后身后打着的团扇,却在轻轻晃动。

  侯安都毫无畏缩之色,再次强调了要求。

  不过这次他语气稍带柔和:”陛下英魂不远,想必也不想看到他留下的大业,因为章后对世子的私爱而受损吧。若如此,日后九泉之下,章后如何向陛下交代?”

  章要儿与侯安都视线相交,对视了一阵。

  只见他神情满是坦然,但是毫无退让之意,章要儿终于咬牙一跺脚:”天子玉玺在此,拿去罢!”

  侯安都恭恭敬敬双手接过玉玺,却仍不肯退下:”还请皇后下诏。”

  章要儿狠狠瞪了他一眼,不过既然已经有了决定,那就配合到底吧。

  皇后诏曰:

  “昊天不吊,上玄降祸。大行皇帝奄捐万国,率土哀号,普天如丧……”

  “侍中、安东将军、临川王蒨,体自景皇,属惟犹子……”

  “宜奉大宗,嗣膺宝录,使七庙有奉,兆民宁晏。”

  “未亡人假延馀息,婴此百罹,寻绎缠绵,兴言感绝。”

  ……

  侯安都拿到诏书和玉玺,向章要儿深施一礼。

  章要儿转身让开,不受他礼。

  饶是她身为皇后母仪天下,性格自尊要强,也不禁暗自掩面抽泣:”可怜的昌儿,原谅为娘无法帮你更多了。此人提到你父大业,情真属实。只能怨你自己命苦啊,我的昌儿……”

  回到中书省,侯安都亲手解开陈蒨头发,拉着披头散发的陈蒨,来到停灵治丧之处。

  侯安都下令将陈霸先的大行灵柩移到太极西堂,天子休憩之所。

  主公,你暂且就在这里安宁休息吧。

  你的大业后继有人,我等老臣,一定会尽心辅佐新主的!

  ……

  当日,陈蒨三辞三让,群公卿士固请,乃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

  新帝下诏曰:

  “上天降祸,奄集邦家,大行皇帝背离万国,率土崩心,若丧考妣……”

  “庶祗畏在心,公卿毕力,胜残去杀,无待百年。兴言号哽,深增恸绝。”

  又诏州郡悉停奔赴。

  大局已定,惊心动魄的一天终于过去了,南朝和平地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

  七月到九月的这段时间,一切彷佛都是围绕陈霸先的故去与陈蒨的登基展开的。

  一道道旨意不断发下,其中颇有讲究。

  七月一日。

  尊皇后章氏要儿为皇太后。

  七月四日。

  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广州刺史欧阳頠进号征南将军。

  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迪进号镇南将军。

  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州刺史黄法氍进号安南将军。

  七月五日。

  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桂州刺史淳于量进号征南大将军。

  尊奉太后乃是应有之义,优先向各州处于两可之间的藩镇表明一切不变,晋升级别以安其心,以免他们倒向王琳一边。

  其次才是朝中诸臣的封赏。

  七月六日。

  侍中、车骑将军、司空侯瑱为太尉。

  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侯安都为司空、征北将军、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给扶。

  侍中、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王冲为特进、左光禄大夫。

  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徐度为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入朝。

  七月七日。

  侍中、护军将军徐世谱为特进、安右将军

  侍中、忠武将军杜棱为领军将军。

  侯瑱的升迁,有半数原因是为了给侯安都腾出三公之位,以赏其功。

  军部三巨头,加上一位琅琊王氏都得到了升迁,确立了朝堂权力的顶层架构。

  而执掌京畿兵权的禁军的领军、护军两个要职,也需要加以安抚。

  七月十日。

  重云殿火灾。

  “随我率军入宫救火。”

  侯安都下令,叮嘱道:”令军士披甲持杖,此时不可大意!”

  侯胜北领命,不过觉得披甲带兵入宫,这样好吗?

  按照之前见面的感觉,新帝可是个讲究规矩之人。

  阿父,你虽是一片公心,难道就不怕招致猜忌吗?(注3)

  ……

  接着就是次一级的势力,虽然不可轻忽,然则可以稍缓,待少许稳定后再做调整。

  八月八日。

  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留异进号安南将军、改缙州刺史,领东阳太守。

  信武将军、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陈宝应进号宣毅将军,加其父陈羽光禄大夫。

  平南将军、北江州刺史鲁悉达进号安左将军。

  顺便将之前由于徐度出征,改任留异的南徐州收了回来,反正留异也迁延不肯赴任。

  嗯,南徐州京口这块要地,要给侯安都留着的。

  八月十三日。

  封皇次子陈伯茂为始兴王,为祖父始兴昭烈王陈道谭之嗣。

  徙封陈顼为安成王。

  没办法,二弟陈顼你远在长安,我陈蒨要继承叔父的大统,不能尊奉咱们的父亲。

  可是本宗也不能缺少香火奉祀,就让我儿伯茂代你尽孝吧。

  九月六日。

  立皇长子陈伯宗为皇太子。

  九月二十日。

  立妃沈氏妙容为皇后。

  有心人可以从这个时间顺序之中,看出一丝异样来。

  究竟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

  陈蒨的内心挣扎,若是封了太子,生母必当为皇后,没有另封他人为皇后之理。

  通常皇后、太子都是一并册封,可是陈蒨在册封皇太子后,硬生生地拖了近半个月之久才封沈妙容为皇后,可见纠结之深。

  子高,实是男皇后一事过于惊世骇俗,而国本不可不立啊。

  朕再怎么宠爱,你再怎么貌比妇人,男人没法生孩子,这点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唉。

  不要怪朕。

  ……

  至此,南朝的政局终于算是稳定了下来。

  -----------------

  时间倒转,回到为陈霸先治丧下葬一事。

  八月九日。

  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八月十一日。

  陈霸先下葬万安陵。

  天子之棺四重:(注4)

  第一层棺以水兕皮革包裹,厚三寸。

  第二层棺为杝木所制,厚四寸。

  三四两层为梓木所制,内层厚六寸、外层厚八寸。

  四者皆闭合,以皮带束紧,纵向二道、横向三道,衔接处以榫铆固紧。

  柏椁以树根一端所制,木料长六尺。

  柩车的车辕匦龙,木缝间涂抹泥土。

  将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的棺罩套在上面。

  棺椁积木为顶,再整体涂抹一遍。

  ……

  一代英杰,就此归于黄土。

  诔辞曰:

  “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

  “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发调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

  “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

  “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

  “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

  “及乎践祚,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对于对陈霸先的这番盖棺定论,侯胜北是由衷地赞同。

  赫赫武功就不必说了。

  陈霸先当了皇帝仍然坦荡不改,物欲淡薄,体恤民力,不妄征发。

  重要的是侯胜北身处军旅,对于陈霸先的军纪之严格心有戚戚。

  比起北朝那些烧杀抢掠,以人性之恶驱动的军队,我朝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而之所以能够维持住军纪,是因为陈霸先把节省下来的钱,都赏赐将士了啊。

  ……

  他的国子学老师之一,姚察就说:”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侯胜北觉得这是个很恰当中肯的评价,并无夸张之处。

  然而不管怎么说,陈霸先还是撒手人寰而去了。

  他的继任者,陈蒨,你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皮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南朝不殆录,南朝不殆录最新章节,南朝不殆录 biquke.vip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