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 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

小说:南朝不殆录 作者:仁者为鬼 更新时间:2024-06-20 06:17:22 源网站:biquke.vip
  太建三年,二月。

  陈顼下诏,傅縡以撰史学士兼通直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侯胜北为副使,出使北齐。(注1)

  出发之前,傅縡找他前来商量前往北齐的路线。

  根据此前几次出使的经验,从建康前往邺城,主要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一条路线是出建康向西,渡江至浦口。

  经谯州新昌郡,过清流关,百五十里。

  经广安郡、钟离郡,渡淮河,二百里。

  经谷阳郡、蕲城郡、梁郡,过陈留至梁州,九百里。

  再北行百里,从延津渡河,或北行二百里,从白马津渡河至黎阳。

  继续向北到达邺城,全程走陆路,合计一千六百余里。

  ……

  一条路线是出建康向东,从京口渡江至广陵。

  经步邱,入樊梁湖、破釜塘,至淮州,水路七百里。

  入淮河向西,至钟离郡,水路四百里。

  此后沿颖水或涡水北上,转蔡水,经阳夏郡至梁州入黄河,水路九百里。

  渡河之后,与第一条路线相同,全程以水路为主,合计二千三百余里。

  ……

  一条路线是出建康向南,溯江而上至濡须口。

  沿濡须水向西,过东关,入漅湖。再沿施水,过逍遥津,至合州,水路计千里。

  过了合州,沿淝水经芍坡、寿阳入淮河,二百余里。

  入淮之后,与前一条路线相同,全程约二千五百里。

  ……

  陆路和水路两者相差近千里,但是水路无疑省力舒适很多。

  而在侯胜北的眼里,选择路线的因素不仅是这些。

  作为一名武将,怎能不从军事的角度去评价各条路线的行军、作战和运输?

  以南朝水军之强,毫无疑问应该选后者。

  只是,真的只有这三条路线吗,真的只能走这三条路线吗?

  侯胜北紧盯着地图,想要找出第四条路线。

  此前他自承当初少年无知。

  然而时过境迁,换了眼下的自己,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万一哪天,陈顼的旌旗指向了北齐,指向了淮南、淮北、河南乃至河北呢?

  先人是早就给出了答案的。

  刘寄奴北伐,大军迅速通过彭城,奔袭青州。

  前锋诸军由彭城溯泗水,开巨野泽,进入大河。

  大军待水路开通之后,沿河一路西进。

  灭南燕之后,席卷中原,相继攻克洛阳、长安,亡了后秦。

  当时刘宋置北青州,镇守碻磝要地,掩护由泗入河之路。用以监视北朝,保证大军的后路安全。

  先取青徐,有数点之利。

  一则大军东侧为海,遮护一翼。相较于平原四战之地,被袭击侧面的风险少了许多。

  二则通过海路可遣军绕后青州,无论是夹击还是扰敌,都能发挥出南朝的水军优势。

  三则青州地形多山,即便北伐失利,也可沿着泰沂蒙崂各山,层层设防,据守自保。

  四则攻取青徐之后,可对中原形成东、南两路包夹。

  若能再联合北周,就是三面围攻之势。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虎牢而守之,据其户槛。(注2)

  然后进兵河北,北齐势孤援绝,邺城可克。

  即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可席卷而下。

  接下来就是如何谋图关陇巴蜀,与北周争夺天下了。

  ……

  侯胜北突然惊觉,不禁哑然失笑,自己何时又回到昔日少年,开始指点天下了。

  眼前的南朝局面,虽然较陈霸先之时改善良多,但距离刘寄奴时代还相差太远。

  争夺天下,那是遥远无边的事情。

  两淮本是南朝旧地,侯景之乱为北齐所取,如果陈顼改弦易辙,攻取两淮当是首要。

  无论此后进退如何,都要妥善经营青徐和荆襄这东南两翼。

  青徐屏护淮泗,荆襄扼守江汉,得此二地,进可经略中原,退可保障江淮。

  利用山河形势为屏障,作为北出河南的攻守依托,至少可保南朝半壁江山。

  只是,陈顼能放得下心中执念,转而与北周联手吗?

  ……

  侯胜北沉思良久,选择了第四条路线。

  最初仍然是京口渡江至广陵。

  广陵虽有中渎水连通江淮,这条前身为吴王夫差为争霸开凿的邗沟,水道极不稳定,常常淤塞不能通航。

  所以过江之后的这一段,还是经富陵诸湖至淮州,水路七百里。

  蔡水与泗水合流于彭城,和睢水三路归一,至淮阴入海。

  只是过了淮州之后,就不是转入淮河向西。

  而是溯流而上,经下邳直达彭城,水路五百里。

  此处如果走蔡水,向西经过承高、安阳、梁郡,又可以回到此前的路线。

  经阳夏郡至梁州入黄河,渡河向北到达邺城,水陆共计一千二百里。

  不过侯胜北不打算走这条路线。

  抵达彭城之后,他要沿着泗水继续北上,经沛郡抵达任城,水路四百里。

  一旦到得任城,即是龙入大海,四通八达。

  继续沿着泗水往东,是圣人之乡曲阜,进入齐鲁之地。

  往西经过菏水,就是吴王夫差为了黄池会盟,打通泗、济开凿的深沟,可转入济水。

  向北经巨野泽入黄河,则是刘寄奴的北伐旧路。到了碻磝,向西三百里便是邺城。

  至此横跨四渎,江河淮济任我纵横,侯胜北不禁豪气顿生。

  ……

  计议已定,侯胜北与傅縡说明出使路线,傅縡一介书生,自无不可。

  几条路线的总路程相当,并未特意绕远,无论走哪条,行程相差不大。

  一家人听他要出使北齐,自是不舍,小长安更是闹着要一起前去。

  侯胜北无奈,哄着等儿子再大两岁,下次一定带他一起行遍天下。(^_^)

  萧妙淽也帮着劝说,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

  -----------------

  等到了出发那天,侯胜北在使团中,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公辅,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数年不见,荀法尚的风姿气度,越来越像其父荀朗,身着白色鹤氅,头戴漆纱梁冠,足蹬高齿木屐。

  看似文士打扮,眉宇和行动之间却隐隐透出武士英气。

  “三年前,陛下登基的时候就回来了。”

  荀法尚见到侯胜北一副惊讶的模样:“说来话长,一路上有的是时间,慢慢和你说。”

  他拉了一个人过来:“你看这是谁?”

  侯胜北定睛一看,只见此人二十出头年纪,颇为英武。

  “徐敬文?”

  他试探着问道:“令堂也一起回来了吗?”

  徐敬文面露哀色:“家慈辛劳过度,数年前过世了,我便跟随荀兄回到了南方。”

  侯胜北有所预料,此时也不适合细问,只是安慰了几句。

  ……

  船队启程了。

  此前侯胜北一直去往南方和西北,渡江之后朝着正北方向直行还是首次。

  自京口渡江后,侯胜北命人每隔半个时辰,测量和记录河道宽度和水深。

  正值东南风起,春水泛涨,一路顺风顺水。

  河道水深一丈以上,普通船只尽可通行。

  富陵诸湖更是水深在三丈以上,大舰楼船,可以一路开至淮州。

  淮河更是水深四、五丈之多,深处更达八丈,足以通行各种大船。(注3)

  下邳到彭城一段三水合一,水量颇丰,受彭城一带山地所限,形成了三处湍急的水流。

  彭城东南因地处吕国旧城,水中有石梁,得名吕梁洪。

  急处亘绵七里,舟行至此,百篙支柱,负缆之夫流汗至地,进以尺寸数,其难也几于登天。

  昔日孔子正是观此水,谓鱼鳖不能游,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水经注》有云: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

  可见其高低落差之大,水流之湍急。

  ……

  紧靠城东的水流长约百余步,故称百步洪。

  百步洪形如川字,自西向东分别为外洪、中洪、月洪。

  三洪之中巨石盘踞,水涨时均可通行,水消时仅有中洪勉强可行,但是怪石有的露出水面,有的半隐水中,冲击怒号,惊涛奔浪,船只撞上就会毁坏覆沉。

  ……

  城东北因传说为秦始皇求鼎筑渠处,名曰秦梁洪。

  河床的底部有石梁阻碍,使得水流湍急,终成险滩。

  秦灭东周,却不见禹王九鼎。

  据说沉没于泗水彭城下,始皇帝斋戒祷祠,使千人潜水求之,不得。

  ……

  此即是徐州三洪,其险闻于天下。

  侯胜北隐隐觉得,自己和此处似有缘分,今后还会来到这里。

  他摇摇头,大概是之前想着攻略两淮青州,那么必然绕不过徐州这個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会魔怔了吧。

  等过了彭城,泗水的水道逐渐变窄,水位变浅。不过有一串小湖泊和沼泽,仍然可以勉强通行中小船只。

  经过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便到了任城。

  此时已入三春季节,船行河中,不时可见两岸杨柳低垂,洁白轻柔的柳絮随风飘舞。百花次第盛开,将大地染得色彩斑斓。

  一路和荀法尚、徐敬文闲聊。

  侯胜北得知自己返回南朝之后,他们在长安又待了三年。

  “时间待久了,难免惹人怀疑。”

  荀法尚解释道:“就和你当初迟迟不归一样,如果没有合理的借口,容易被盯上。”

  “柳庆在你回去的第二年就死了,不过多多少少从何盼儿身上挖出来了一些线索。三千侯官侦骑四出,加强监控。韦孝宽也咬得很紧,幸好他的主要精力朝着北齐一方,我几次差点就被揪出来。”

  荀法尚说得轻松,侯胜北却深知其中凶险之处。

  幸亏毛喜对此早有预料,知道敌后工作风险极大,随时可能被顺藤摸瓜,连根拔起。

  他同步并行持续不断地建设另一套体制,保证随时可以切换顶替。

  侯胜北有些好奇,会是谁接手了荀法尚的工作。

  不过知道这种事情还是少打听为妙,埋怨道:“你回来也不打个招呼,毛喜也是过分,竟和我也不说上一声。”

  “做隐秘这行的,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荀法尚露出一丝寂寞的笑容:“回来才知道我父过世,徐敬文也因为母亲去世,我二人服丧三年,这不服阕就来找伱了么。”

  “荀朗伯父当初……”

  荀法尚轻轻摇头,止住了侯胜北接下来的话。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

  侯胜北心下明了,改为关心起好友的前途:“那你现在?”

  荀法尚没好气道:“自然是和你一样,抱了当今至尊的大腿。”

  侯胜北拍拍好友的肩膀以示安慰,终于有了同病相怜的难友。

  荀法尚感叹道:“先父认为今上,当时还是安成王,数年为质归国,与始皇帝经历彷佛。其心志不挠,又兼通晓人情世故,相较于先帝诸子更加能成大事。”

  侯胜北一拍大腿:“天下有识之士,相见略同。”

  便把侯安都对陈顼的看法说了。

  两人志同道合,观点相近,数年不见情谊不减,述说了彼此经历。

  荀法尚听后微笑道:“你回来之后,倒是大展了一番拳脚。我在北周,华皎起兵那时候两国绝好,一度到了馆舍被士兵包围,禁足不得外出的地步。”

  侯胜北知道好友光风霁月,谦谦君子,并不是真的嫉妒自己。

  他当下讪笑了几声,厚着脸皮问起对于这次出使,荀法尚有何高见。

  荀法尚正要说话,只听外面船夫大声喊道。

  “入河喽!”

  二人出舱,放眼望去。

  只见土黄如浆的滔滔河水,卷着浊浪奔流向东,宛如一匹充满精力的脱缰野马自由地奔腾,力道浑厚而磅礴,再也不受约束。

  -----------------

  《地名对照》

  新昌郡:今滁州市

  清流关:今滁州市西郊二十五里处的关山中段

  广安郡:今定远县

  钟离郡:今凤阳县东北

  谷阳郡:今固镇县

  蕲城郡:今宿州市

  梁郡:今商丘市

  陈留:今开封市陈留镇

  梁州:今开封市

  延津:今新乡市东南,古延津绵延数百里,含孟津、棘津、延寿津、灵昌津、石济津五津

  白马津:今滑县东北

  黎阳:今浚县东南

  步邱:今江都市西北,晋朝谢安在此筑埭以防湖水。后人将谢安比作邵伯,名堤为召伯埭

  樊良湖:今高邮湖

  破釜塘:今洪泽湖

  淮州:今淮安市

  蔡水:前身为楚汉鸿沟,两汉称为蒗荡渠,隋唐之后称为汴水

  阳夏郡:今杞县、通许县、太康县、睢县、兰考县等地,蔡水流经太康县西、通许县东

  濡须口:今含山县濡须山与无为县七宝山之间,濡须水从中流过进入长江之处

  东关:今马鞍山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

  漅湖:今巢湖,古称加三点水用来区分行政地名

  逍遥津:今合肥市旧城东北

  合州:今合肥市

  芍坡:今寿县南

  寿阳:今寿县

  滑台:今滑县东滑县城,北临古黄河

  碻磝:今茌平县西南、古黄河东岸

  富陵诸湖:古代淮河在淮阴、盱眙之间分布的小湖荡群,如破釜塘、富陵湖、白水陂、万家湖、泥墩湖、成子湖等,称为富陵诸湖。

  下邳:今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

  彭城:今徐州市

  承高:今萧县

  安阳:今永城市芒山镇

  沛郡:今沛县

  任城:今济宁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皮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南朝不殆录,南朝不殆录最新章节,南朝不殆录 biquke.vip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