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慈殿。

  “官家出宫了?”

  从许氏的口中得知此事,刘娥不禁有些好奇。

  六哥竟然悄悄的离开了皇城?

  这是去考察民情去了?

  事实上刘娥确实猜对了一部分,李杰出宫的确有考察民意的心思,纸上得来终觉浅。

  虽然他的记忆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史书只是记录的载体,其中是真、是假、有无错漏,仍需自行矫正。

  州桥。

  没过多久,张茂则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麻腐登上了车厢。

  “这一碗,多少钱?”

  听到这个问题,张茂则稍微愣了一下,而后连忙回道。

  “十五文一碗。”

  十五文一碗?

  可不便宜。

  得知准确数字后,李杰心中顿时生出了这个念头。

  看到李杰的表情,一时间,张茂则也不知道官家到底是觉得便宜,还是觉得贵。

  兴许是觉得便宜了。

  毕竟官家日常接触到的钱财都是几万、几十万贯,真的精确到文的数字,反而很少。

  “买的人多吗?”

  李杰接过张茂则呈上的麻腐,轻轻抿了一口。

  不愧是芝麻做出来的,这东西确实很香,而且隐隐还能尝出几分甘甜。

  糖,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糖往往和美味相伴,但糖的获取,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最早的蜂蜜,再到麦芽糖,再到蔗糖,虽然糖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但在农耕文明中,糖仍是奢侈品。

  所以,一碗麻腐卖到15文,也不算太离谱,因为除了沙糖之外,芝麻也不是便宜货。

  “很多。”

  尽管不明白官家为什么这么问,但张茂则还是如实答道。

  “买的都是哪些人?”

  “有什么特征?”

  官家难道是在考校我?

  听到这两个问题,张茂则情不自禁的生出了一个念头。

  好在张茂则的记忆力很好,其实,如果他不是记忆力足够好的话,也不会被雷允恭挑中。

  “主要是读书人,以及世家大族的随从。”

  张茂则之所以记得清楚,完全是因为这两类人很好辨认,读书人一般都是穿儒衫,款式就那么几种,且多为宽袖。

  而仆从的打扮多以窄袖服为主,上衣通常为襦,下衣基本以裤装为主。

  如此打扮,主要是方便行动。

  毕竟,仆从是以服务主家为业的,如果衣服穿的太过宽松,做事多少不麻利。

  正因为特征很明显,因此,仅仅只是稍作回忆,张茂则便统计出了顾客类别。

  “嗯。”

  闻言,李杰微微点头,随后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话锋一转。

  “这东西味道不错,回宫记得给大娘娘带上一份。”

  张茂则回答的情况和李杰预想中的差不多,十五文一碗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确实太贵了一点。

  当然,张茂则买的应该是味道最好的那一种,如果麻腐都是十五文一碗的话,这东西只怕是流行不起来的。

  就像后世的烤鸭,十几块,几十块,几百块的都有。

  紧接着,李杰又相继考察了茶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物价。

  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喜忧参半。

  近年并没有大灾,米价倒是不高,虽然因为战争的缘故,米价有所上涨。

  但40文仍然能够买到一斗米,即一石米400文左右,折合下来,一斤米大概3-4文左右。

  油价倒是没什么波动,仍然是30文左右一斤。

  宋朝的食用油和灯油是不分的,都是植物油。

  以当前的油价水平,读书人如果夜读的话,平均每天的花费约在5文左右。

  普通人做饭,其花费也大体类似。

  柴的价格也没什么波动,柴米油盐四样中,唯独盐的价格却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而今,一斤盐的售价高达44文,已经达到了朝廷规定的警戒线。

  在和西夏开战之前,从西夏输送至京师的青白盐,每斤不过二十到三十文左右。

  这个价格虽然不便宜,但夏盐的品质更好,哪怕价格比解盐稍微高一点,汴梁城中的老百姓仍然会买青白盐。

  然而,现在朝廷颁布了禁令,西夏的盐进不来,外加边地又颇为动荡,故此,盐价出现了飙升的情况。

  不到半年时间,价格近乎翻了一倍。

  对于每天收入仅有数十文的底层百姓而言,这个盐价确实太高了。

  必须要将盐价打下来!

  固然,李杰手中有着成熟的海盐制作工艺,哪怕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海盐的生产效率也足以增加一倍。

  但眼下的困局,不完全是生产力跟不上。

  更多的反而是制度原因。

  宋承唐及五代之制,食盐是重要的禁榷商品之一。

  如今,国朝的盐法主要是以入中、折中为主,折博为辅。

  入中和折中皆是由商人购粮,然后转运至沿边地区活军事活动区,最后以盐钞为结算方式。

  两者不同的是,入中完全是盐钞之类的等价物,折中则是或部分给钱,或部分给茶盐。

  至于,折博则是商人用现钱或者粟帛等物,按照价格直接向官府购买茶盐等物品。

  现在的榷盐制度和榷茶制度大体类似,都存在着加绕、虚估等弊端。

  同时,生产上的垄断以及官方统购统销的策略,不仅效率低,贪污问题同样极为严重。

  对于官方而言,盐茶等禁榷商品便是官方剥削百姓的工具和手段。

  只是,层层分级的管理制度,必然带来庞大且臃肿的管理机构,而这些,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如果将国家比喻成一个企业,毫无疑问,大企业的通病,宋朝同样有。

  庞大的行政开支以及严重的贪腐问题,直接导致了盐价虚高。

  因此,想要将盐价降低到正常水平,单纯的扩大产能、提高供给是没有用的,或者说效果不明显。

  唯有从源头,即禁榷制度上改变,方能降低盐价。

  如何改变?

  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桉,遵循经济规律,引入市场手段,官方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市场的归于市场,官方的归官方。

  ————————————

  祝大家新年快乐,别当小阳人,阳了确实难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皮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biquke.vip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