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518章 归乡所见

小说:明末最强钉子户 作者:凶名赫赫 更新时间:2024-06-17 14:02:24 源网站:freexs.org
  见到程迟等人带着行李走来,挑夫们立刻热情地上前招揽生意。

  “军爷,选俺吧,只要三升粮票,我就帮您挑一百斤的担子。”

  “军爷,选我吧,您的行李我一担子就能全部挑上。”

  “军爷,军爷……”

  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挑夫们争先恐后地抢夺生意,竞争激烈。

  他们都知道,大将军为了让出征的将士们回家团聚,特地放了十天假。

  而这些归家的士兵们必定会带着各种礼物和行李。

  因此许多挑夫早早地就在这里等候,希望能够接下几笔生意。

  程迟和他的同伴们挑选了一位名叫良伯的挑夫。

  他虽然年纪已过半百,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笑起来却显得格外亲切,尤其是当他张开那缺少门牙的嘴巴时。

  良伯操着一口浓重的永平府口音,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为程迟一行人服务。

  良伯注意到程迟和句五邑两人腰间悬挂着红色的牌子,这让他对他们更加尊敬。

  在青牙军这样的红色腰牌,代表着他们拥有上等的技艺,身手非凡。

  持有这种腰牌的军士在军中享有特殊待遇,平时可以与伍长平起平坐。

  即使是面对甲长,也只需作揖而不必下跪。

  考虑到他们刚刚从战场上归来,很可能已经建立了不小的功勋,未来甚至有可能晋升为伍长甚至甲长。

  良伯热情地帮众人将行李装载到自己的两副担子上。

  然后挑起担子,带领他们前往名为“收”字的驿站。

  山海关北方外每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分别是“收”、“丰”“祝”和“庆”字驿站。

  它们一路往北方延伸。

  由于程迟等人没有马匹,他们只能先到达这些驿站,在那里可以雇佣马车继续他们的旅程。

  实际上,军营附近也有一个驿站。

  但由于安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那个驿站不允许民间车辆运营,仅用于军事目的。

  所以,这也促使了挑夫行业的繁荣发展。

  可见民间经营者总能找到商机,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良伯是个爱说话的人,看到程迟一行人步伐整齐,腰杆笔直,身着盔甲,腰佩刀剑,流露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武气息,不禁感慨地说:“你们能成为军人,真是令人羡慕,我家的小子,整天梦想着也能参军。”

  程迟道:“其实寻常百姓在关外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你去河南等地看看,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艰难。”

  良伯笑着道:“确实,在关外,只要卖力干活,就能吃饱饭,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桃源了。

  “只是,如果我家那小子真的能参军,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说完间,程迟等人已经当他们经过山海关西门。

  这里已经变得非常热闹,但他们并没有停留观赏,良伯更是埋头赶路。

  他们一路急行,直到抵达“收”字驿站。

  到了目的地,伍内的兄弟们争相支付挑夫费用。

  最终程迟给了良伯三张面额为一升的粮票。

  良伯接过粮票,开心地笑了,感谢一番后便匆匆离去,显然是想趁早多做几单生意。

  “收”字驿站周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

  自从温越下令允许境内的驿站自主经营以来,关外的各个驿站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驿站的军事邮政功能保持不变,但在驿站周边,还开设了各种民生相关的业务,如客栈、茶馆、酒楼等,种类多样。

  旨在为过往旅客和商人提供便利服务,促进商品的流通。

  在古代,无论是军民还是普通百姓,出行和运货都是不可或缺的需求。

  在温越管辖的境内,驿站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创新。

  驿官和驿丁与各地商人联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民生项目。

  他们每年将一部分利润上缴给幕府的财政局,而青牙军则负责提供保护。

  这种变革让以往生活贫困的驿丁们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曾经逃离岗位的驿役们也纷纷回归。

  甚至吸引了许多来自其他地区的驿丁前来寻找就业机会。

  如果温越早些年改革驿站,李自成或许也会选择来此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尽管如此,温越并未忽视驿站最基本的功能——快速传递军事情报和官方文件。

  他将接待官员的任务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

  因为过度依赖公共资源进行私人活动,例如公车私用等,一直是驿站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便在现代社会也难以根除。

  明朝时期,对于驿马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

  而且兵部颁发的通行证数量有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没有合法通行证的高官显贵。

  驿官也不敢轻易拒绝他们使用驿马的要求。

  温越严格执行驿马使用的标准,这无疑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反对声音。

  因为在这里没有能够挑战青牙军的势力。

  ……

  程迟和他的战友们步入一家名为“顺风路”的车行。

  这家车行的门前广场宽敞,停放着各式各样的牛车和马车,而官道就在不远处。

  紧挨着的是一家“民信局”,这是一个民间邮局。

  民间邮局自永乐年间便已存在,尤以江南地区最为常见。

  民信局的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深受民众喜爱。

  程迟环顾四周,发现车行和民信局旁边聚集了许多饭馆、客栈以及各种商铺。

  此时,车马来回穿梭,载着乘客和货物,其中不乏他们部队的兄弟们,正乘坐马车踏上归途。

  见到程迟一行人到来,一位身宽体胖的管事亲自上前迎接。

  他满脸堆笑说道:“热烈欢迎,欢迎各位将士凯旋归来,不知道诸位打算前往哪个驿站?”

  队伍中一位精明的战友问道:“我们要去青牙堡、塔山堡等地,请问一个人需要支付多少钱?”

  那位胖管事随即拿出一块木板,笑道:“价格都在这上面,每个驿站的收费标准不一,按照规定,作为军人,你们可以享受七折优惠。”

  程迟等人接过查看,上面清楚地标注着:“以十里为单位计算,每个驿站收费五两银子,现役军人仅需支付三两银子。”

  那位精明的战友质疑道:“这个价格,你们确定没有骗我们吗?”

  胖管事拍了拍大腿,急忙解释:“哎呀,我的军爷们,这个价格是由民政局和商行共同商定的,而且镇抚局的那些官还会时不时来检查,谁敢随意涨价啊?我们可承担不起罚款。”

  程迟听后,道:“行吧,我们就按这个价格来。”

  在他的队伍里,除了伍长之外,程迟是最具权威的人物。

  他这么一说,其他兄弟们便不再有异议。

  随后,程迟询问:“管事,有没有直达泛三堡的马车?我们想租两辆。”

  胖管事略显尴尬地回答:“实在抱歉,那边属于另一家车行的经营范围,我们车行不能越界过去。”

  一切谈妥后。

  程迟和他的八名战友在“顺风路”车行租了两辆马车,沿着官道向西北方向驶去。

  程迟与鞠易武同乘一辆马车,他不时向外望去,心中充满了喜悦。

  乘坐马车的经历对他来说并不常有,而现在却能风风光光地回家。

  由于路况良好,马车行驶起来平稳不颠簸。

  程迟感叹道:“这条路的变化真大。”

  鞠易武点头附和:“确实变化很大。”

  一路过去,程迟与伍中兄弟分开在路上各自分开。

  程迟和句五邑在新驿站附近的车行租了一辆马车,朝着泛三堡的方向前进。

  泛三堡是他们共同的家乡,周围还有泛五、泛六、泛七等屯堡,这些都是当年跟随温越迁徙至关外的百姓所建立。

  马车向西行驶,离开了宽敞的官道,转入了一条相对较窄的县道。

  根据温越的规定和民政局的规划,连着永平府境内的道路被划分为三个等级。

  连接城与城的道路是一级标准,称为官道,采用沙石铺设,混合了石灰泥浆,两侧种植树木,每隔数量还设有凉亭供给行人休息。

  而县道则是连接州县卫辖区内城市与大型屯堡或者大型屯堡之间的道路。

  至于乡道,则是连接大堡与屯堡之间的道路,主要以沙土铺就,可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通过。

  程迟和句五邑乘坐的马车转向通往泛三堡的乡道。

  因为这条道路上有碎石和细沙,所以尘埃不多,行驶起来还算平稳,远胜于过去那些坑洼不平的土路。

  乡道两旁遍布农田,种植着各种农作物,随处可见灌溉用的井。

  随着马车越来越接近泛三堡,程迟的心情愈发激动。

  他迫不及待想要见到家小了。

  眼下正值农闲季节,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并不多。

  可能是因为屯堡里的居民大多选择外出打零工。

  在泛三堡附近,有着许多畜牧场、矿场等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时间逐渐接近傍晚、,乡道上的人流越来越多。

  看来是大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陆续返回。

  当人们看到马车经过,尤其是认出车内坐着的是程迟和句五邑这两位泛三堡的知名人物时。

  不禁相互惊讶地交换眼神,窃窃私语:“这好像是程官人和句官人吗?他们竟然乘着马车回来了。”

  在期待的目光中,泛三堡终于映入眼帘。

  这座屯堡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之上,南边紧邻泛四堡和泛五堡,再往东便是连绵起伏的山脉。

  泛三堡内部约有数百户人家,其建筑布局类似于当年新建的青牙堡。

  四周环绕着一圈高达两米的夯土墙,墙外挖有深达数米的壕沟。

  设有木栅门和吊桥,墙上还建有箭楼和瞭望塔。

  类似泛三堡这样的屯堡,根据规模大小,会配备一伍到多伍屯丁部队。

  其中包括若干火铳手和刀盾手,其余则为长枪兵。

  屯堡内的成年男子和健壮妇女也都配有一杆长矛,以便在必要时进行防御。

  屯长会根据农闲情况,组织男性居民进行军事训练。

  如今的屯堡普遍实行营田制度,不再分配土地,而是按月向屯户发放口粮。

  农忙期间,每月粮食供应充足,食物丰富;

  而在农闲时期,口粮减少,村民们需要通过打工来补贴家用。

  因此,对于新建的屯堡而言,能够有银钱乘坐马车的人并不多见。

  当程迟和句五邑乘坐的马车抵达泛三堡门前时,立刻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

  众人纷纷围上来,好奇地猜测着马车主人的身份。

  程迟和句五邑下车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大家纷纷惊叹:“原来是程官人和句官人回来了!”

  程迟和句五邑作为泛三堡少数几位加入青牙军的杰出代表,无疑是整个屯堡的荣耀。

  他们穿着整齐的盔甲,腰间佩带着锋利的腰刀,显得英姿飒爽。

  让周围的乡亲们无不赞叹:“瞧瞧他们的气势,真是与众不同。”

  “那种锐不可挡的杀气,肯定经历过不少战斗,斩杀了不少敌人。”

  “听说大将军给他们放了十天的假,让所有参战的军士都能好好休息一下。”

  当程迟和句五邑从马车上卸下一包包沉甸甸的行李,并掏出一大叠粮票支付车费时,围观的人群更是爆发出一阵惊叹:

  “看来他们是真的发了财,那一叠钞票估计得有好二三十石粮食的价值。”

  “那些大包小包里装的,一定是肉食和米面,程家的媳妇儿可真是享福了。”

  “咱们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人家出去打一场仗挣得多,难怪大家都争着想加入青牙军,这出征的奖励实在是太丰厚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他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去作战的……”

  “听说大将军有意扩编军队,我们也有机会加入啦。”

  句五邑虽然外表看起来冷漠,但实际上内心热情。

  他拿出一些糖果分发给围绕在他身边的小朋友们,引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欢呼。

  面对众人的热情包围和期待的眼神,程迟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因为他本身并不擅长社交应酬。

  思索片刻后,他还是礼貌地拱手说道:“各位乡亲,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家小的关心和帮助,明日我会举办一场酒宴,请大家务必赏脸光临。”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回应:“程官人太客气了。”

  在众人的热情簇拥下,程迟和句五邑被迎进了屯堡。

  大家纷纷伸出援手,帮忙搬运他们的行李。

  程迟脸上笑着,心思却飘忽不定,不断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牵挂。

  突然,他听见背后传来了熟悉的呼唤声:“爹爹!”

  程迟转过身,看到自己的家小急匆匆地跑过来。

  程迟的心,猛地一震,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了眼眶。

  dengbi dmxsw qqxsw yifan

  shuyue epzw qqwxw xsguan

  xs007 zhuike readw 23z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皮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最强钉子户,明末最强钉子户最新章节,明末最强钉子户 freexs.org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