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25章 0920【高丽寒门的出路】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4-06-12 17:50:06 源网站:xbiquges.com
  洛阳,天王寺。

  大明迁都之后,朱铭特意把大慧宗杲调来当住持。

  朱铭当初攻占成都的时候,就见过大慧宗杲,以及他的老师圆悟克勤。

  去年,圆悟克勤圆寂归西了。

  大慧宗杲的名气,却是愈发高涨,用名满天下来形容也不为过。

  如此高僧,自然要留在京师,方便朝廷进行管理。

  北宋时由于士人推崇,禅宗发展极为迅速。他们跟地方官员诗词唱和,相较于佛教其他宗派,自然能得到更多支持。

  禅宗又以临济宗影响最大。

  在临济宗内部,继续细分为杨岐派和黄龙派。

  开封的大相国寺,一直被黄龙派掌控。

  历年来,跟黄龙派来往密切的名人,有周敦颐、苏轼、苏辙、曾巩、黄庭坚、王安石、张商英等等。如苏轼、黄庭坚,干脆就是黄龙派的居士。

  甚至日本和高丽的禅宗,目前也属于黄龙派。

  朱铭觉得百花齐放才最好,于是就出手扶持杨岐派,而大慧宗杲正是关键人物。

  “住持,有圣旨到!”

  “何必慌张?随我去接旨便是。”

  大慧宗杲不慌不忙出去,净手之后整理着装,知客僧人已经把香案摆好。

  僧录司的司正也来了,就站在皇帝行人旁边。

  等所有僧众就位,行人打开圣旨宣读:“大明皇帝制曰:今有锡兰之国,原为佛经狮子国。国主献佛门三宝,其一为释迦摩尼之佛牙。着令洛阳天王寺,建佛牙塔以供奉,弘扬佛法于帝京……”

  圣旨还未宣读完毕,僧众就齐刷刷看向僧录司正手里的玩意儿。

  释迦摩尼的牙齿?

  “臣接旨!”大慧宗杲双手接过圣旨。

  司正把装佛牙的盒子也递上,笑着说:“各国佛经所载的两个佛牙,如今相聚于大明矣。山东那颗佛牙,陛下已传令召回,重新供奉在开封大相国寺。以后洛阳、开封各供奉一颗,两颗佛牙永镇东西二京。”

  大慧宗杲即便佛法高深,此刻也激动起来:“此佛门盛事也!陛下天命所归,才能令佛牙汇聚。”

  司正又拿出一轴短幅:“这是陛下的御书。等天王寺的佛牙塔建好,让工匠把御书刻碑于塔旁。”

  大慧宗杲双手捧过短幅,打开一看却有四字:永镇两京!

  传旨官员很快离开,僧众们纷纷围上来。

  大慧宗杲把盒子开启,佛牙虽然没啥异象,却也让众人发出阵阵惊叹。

  从锡兰带回的佛舍利和佛钵,却是送往了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多个寺庙的僧人,坚持抗金好几年。寺庙全都被烧毁了,还逃到山里打游击,缺衣少食死伤惨重,最终配合大明将士杀回去。

  朱铭在收复五台县的当年,就下令拨款建造五台山护国寺,并将护国寺的等级定为十方丛林。

  五台山原有各寺庙的僧众,以后都在护国寺修行,一次性就发放了500张度牒。

  当然,必须依法纳税!

  ……

  洛阳天王寺还在招工修建佛牙塔,很快就迎来第一批客人。

  他们是来自各个邦国的使者,全都跑来看热闹。除了南洋那一圈外,西夏、高丽、日本、大理的使者也来了。

  “请诸位不要靠得太近,当隔佛牙有三尺远。”僧人提醒道。

  诸多使者排队向前,双手合十念着佛号,眼珠子盯着佛牙一动不动。

  高丽使者金允珪喃喃自语:“难道大明真有佛佑吗?”

  他礼拜之后默默离开,心情显得无比沉重。

  高丽国主王构虽然第三次铲除权臣,从被软禁状态重获自由,但依旧无法彻底掌控朝政。

  王构以振兴国祚为借口,仿效大明实行阁部院制,想借着设立内阁和六部拿回权力。可阁臣和尚书的职位,却被各大家族给瓜分。

  国王能做的,只是提拔少数寒门官员,在通政院和督察院任职。

  勉强获得一些通政、监察之权而已。

  渐渐的,这些寒门官员,也被大族给暗中笼络。

  堂堂高丽国王,真正能信任的只剩一群太监……

  并且,世家大族为了巩固权力,联手提议禁止王室近亲婚姻。理由很简单,不符合儒家伦常。

  “高丽使者何在?”一个鸿胪寺官员,跑进天王寺里大喊。

  金允珪连忙答应:“在此。”

  鸿胪寺官员说:“明日进宫面圣,你好生准备一下。”

  金允珪在次日下午,被官员带入皇宫,等待许久终于见到皇帝。

  拜见之后,朱铭问道:“你是来划定两国疆界的?”

  金允珪说:“我国与大明一直未划界,疆土难以界定。多有那不法之徒,来往两国边境犯罪,恳请陛下派遣官员前往划界。”

  前几年,高丽大臣还闹着收复失地,也一直有使者请求大明归还平壤。

  现在连口号都懒得喊了,只求早点划界图个安稳。

  朱铭问道:“你们想怎么划?”

  金允珪说:“西边以大同江干流为界,东边以阔登水入海口(咸兴以南三十里)为界。从阔登水入海口,沿山势起伏划至大同江。”

  朱铭也不是太明白,看向殿内坐着的郑知常。

  郑知常说道:“大同江有几条支流,当以中支为两国之国界。”

  金允珪大怒,指着郑知常说:“你生在平壤,又曾在高丽做官,即便现在是大明官员,又怎能出卖母国之疆土?”

  郑知常笑道:“平壤自古为箕子朝鲜之地,箕子又是我华夏之先祖。我生来就是华夏子弟,只不过暂时沦为番邦外民。而今,我与平壤俱归祖宗之国,跟你们高丽有什么情分可言?”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金允珪气得不轻。

  郑知常说道:“想要划界,就按我说的来办。否则的话,大不了再打一场。”

  此言一出,金允珪不敢再说话了。

  朱铭说道:“郑卿。”

  “臣在!”郑知常拱手而立。

  朱铭说道:“朕任命你为划界使,前往平壤与高丽接洽,详细划定大明与高丽的国界。”

  郑知常兴奋道:“臣必不辱使命,大明疆土分寸必争。”

  他一直在鸿胪寺负责高丽事务,偶尔也兼管对日本的外交事务。

  面对日本使者,郑知常还稍显客气。

  可面对高丽使者,郑知常都是咄咄逼人、斤斤计较,生怕别人觉得他跟母国还有旧情。

  此次划定疆界回国,必然能立功升迁。

  就算官职不升,官衔也要升一级。积累够了资历,今后就升得更顺畅。

  金允珪失魂落魄离开皇宫,他不知道该怎样回国交差。

  虽然按照郑知常的划定方法,大部分划出去的地盘,都是如今大明的实控区域。但终究还是有少部分国土,要被大明一刀给切走。

  这个黑锅,金允珪背定了!

  甚至连失去平壤的责任,都要算在金允珪头上。

  因为平壤是大明“借”去的,高丽始终没有承认。是他金允珪出使之后,才确定平壤属于大明国土。

  不同意又能怎么样?

  打得过大明吗?

  高丽国内那些世家大族,全都在仰仗大明做生意赚钱。

  尤其是大明的廉价布匹疯狂涌入,把高丽的经济体系冲得彻底崩溃。

  中国百姓用来披麻戴孝的玩意儿,他们却用来充当交易货币。结果质量更好的布料,从大明源源不断输入,高丽市场很快就乱成一团。

  有权力、有眼界、有财势的高丽人,从沿海购买大明布匹,拿去内陆城市坑骗敛财。

  内陆城市的商贾,又拿着大明布匹,去周边的乡村敛财。

  无数高丽百姓被坑的欲仙欲死。

  有许多高丽底层百姓,连续好几代的积蓄,被几十匹粗制麻布直接骗光。

  而高丽那些世家大族,却趁机聚敛无数财货。

  现在高丽国内,已经只认大明铜钱,布匹只剩下最基本的实用价值。

  发了财的高丽大族,面对来自大明的奢侈品,他们渐渐开始享受起来。

  尤其是首都开州,以及沿海几座城市,穿丝绸的高丽富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购买玻璃镜和时钟,这些商品贵得一逼,不知要花费多少民脂民膏。

  他们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

  高丽多地乡村,持续发生饥荒,却还有商贾往大明卖粮。

  连续两年,高丽都出现了农民暴动,但被世家大族迅速剿灭。

  金允珪就是寒门出身,来自高丽的一个小家族。

  随着大明的经济入侵,这种小家族变得更加艰难。他们的家族积蓄,多以布匹的形式囤放,现在布匹已经不值钱了啊!

  山东就有好多水力大纺车,可以大批量纺麻,成本比高丽低了无数倍。(这种水力纺车,历史上出现在元朝,造成麻布价格下跌。但不能用来纺棉纱,因为棉花纤维更短易断。)

  回到四方馆,金允珪愈发失落。

  国家,内忧外患。

  家族,日渐衰败。

  个人,被扔来划界背黑锅。

  他实在看不到什么光明的未来,感觉前方全是深不见底的地狱。

  国王是英明的,那些世家大族才是祸根!

  金允珪在洛阳四方馆突然悟道,他打算回国之后,联络更多寒门士人,一起推翻世家大族的统治。

  可世家大族,掌握着从朝堂到地方的各种权势。

  寒门怎么可能推翻得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宿难眠,金允珪猛然想起那个郑知常。

  郑知常在大明已身居高位,为啥我就不可以?

  回国联络没有出路的寒门士子,宣扬世家大族祸国殃民的思想。

  把局势搞乱,然后引大明军队南下,今后大家都做大明国民算球!

  反正老子已经是这鬼样子,说不定大明吞并了高丽,小家族的日子能变得更好。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皮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