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援朝沉默了一会,道:

  “齐哥,我也有妹妹,我懂的,我不会伤害乔娜的。”

  乔齐拍了拍王援朝的肩膀,正要说什么,乔娜已经冲了出来:

  “哥,你干嘛呢,趁我不在欺负人呢?”

  乔齐哑然失笑:

  这胳膊肘拐的也太快了吧??他只是叮嘱王援朝别乱来,别伤害到他妹妹,结果,妹妹这就护犊子了?

  他又看了一眼王援朝,眼神里已经有了些许嫉妒和冒火,连带着手掌的力气,都变大了:

  “下次喊吃饭,可别忘了叫我!”

  乔娜嘟着嘴,十分不爽哥哥这个硬插过来的电灯泡,有乔齐在,她还怎么和王援朝窃窃私语的咬耳朵呢?

  她两手抬起书,就敲在了乔齐背上,道:

  “你怎么不请人家吃饭?哦,忘了,哥你还没工作,还不能挣钱呢!”

  乔齐气的手都抖了:

  “伱~~”

  乔娜对哥哥的动作视而不见,将书册递给了王援朝,道:

  “看完了记得还我啊!”

  王援朝双手郑重接过,小心抚摸着,珍重的放进挎包,乔齐也就着路灯看的一清二楚,妹妹好大的胆子!?!等会回家一定要好好问问!!!

  看到王援朝如此珍视,乔娜心满意足的拍了拍手,道:

  “行了,时候也不早了,早点回去吧,路上小心啊!”

  王援朝跟二人告别,他一离开,乔齐就夹着乔娜回了屋。

  “你怎么能将爸的书给人呢?”

  乔娜好不容易挣脱乔齐的铁钳,活动了一下筋骨,气呼呼道:

  “借,借!再说了,援朝是我朋友,借书给人看看,怎么啦?您还好意思叫人请吃饭呐!摆在家一天天的,您看么?”

  乔齐瘪了又瘪嘴巴,挤出几句话:

  “那是内部刊物,机密,传出去影响很坏的,对咱爸不好。”

  乔娜拍了拍胸脯,道:

  “放心,援朝知道轻重的,我都跟他特别关照了。他一个人住宿舍,又不会传出去的。

  再说了,等你开了春去了部队,家里可就我一个人了,我不得找个人多多关照我?”

  乔父给他弄了个海军新兵的机会,特别难得。这年头高官子女参军,还是要特别注意影响的。

  乔齐只能跟妹妹告诫道:

  “文化人心眼子多,我刚刚跟他聊了聊,他对你,意思不是那么大。”

  乔娜不以为然:

  “我们才聊过几次而已,多往来几次,大家熟悉了,就好了啊。再说了,我还比他大三岁呢。他心里有压力,我得理解。如果我再给他压力,那说不准,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乔齐有点无语,实话讲,他对王援朝感官真的十分一般——最多也就是有点才华而已嘛。但妹妹就跟上了头一样,怎么都有理由维护那小子。

  他只得无奈的进了自己房间,到时候去部队了,一定要安排大院里的人,把妹妹照看好了。

  ——

  景山公园

  王援朝和柳启锦一家,应约相聚。

  柳父柳和清,温文尔雅;柳母王丹凤,姿容过人;至于小美女柳启锦,反而蹙眉忧虑如西子。

  王援朝一眼就看到了这家人。

  而美目四盼的柳启锦,也迅速的发现了王援朝,快走了几步,甚至小跑了起来,迎了上去。

  柳氏夫妻也快步跟了上去。

  他们听女儿说了王援朝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

  他们也是没办法了,《文汇报》在11月份,发表了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据说得到了老人家的肯定。

  《桃花扇》,也是讲述历史的电影故事啊!

  之前的瓢还没按下去,这边又冒出来了更大的瓢,这还得了?

  于是大女儿之前说的,首都有一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人,他们也不得不尝试联系起来,然而一直联系不上。

  最后没办法,觉得人家说的是只跟大人谈,只好等女儿考完试,就坐火车直奔这边而来。

  一碰面,王援朝就微笑着一一颔首打招呼道:

  “柳先生,王太太,柳姑娘。”

  柳家人也热情的回以招呼,柳和清道:

  “援朝同志,我这么称呼,不冒昧吧?”

  王援朝笑道:

  “称呼而已。我也是没想到柳先生伉俪会亲自过来。”

  柳和清说话,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也想早点来拜会援朝同志,但小女学业繁重,一直没能抽的开身。我们栖居东方饭店,不知道援朝同志有没有空,一起吃个便饭?”

  王援朝摆摆手,道:

  “罢了,不管怎样,就一句话的事情。不用讲究那些客套。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柳家人齐刷刷变脸。

  这“走”,可不是简单的走啊!得漂洋过海,得远离故土了吧?

  王丹凤忍不住了,小心翼翼道:

  “援朝同志,不至于如此吧?”

  王援朝摇了摇头,道:

  “言尽于此,言尽于此。多说无益,多说无益。”

  柳和清焦急起来,四下张望了一番,道:

  “援朝同志,您让我们走,总得给个理由吧?”

  可不?柳家家大业大,王丹凤更是知名影星,因为一个小孩的话就背井离乡,岂不荒诞可笑?

  王援朝从包里拿出一本内参,翻开到有书签的几页,道:

  “你们自己看!”

  柳和清接过内参,夫妻俩看到了内部的讲话,对于一些运动、路线的点评,等等。看完了,柳和清疑惑道:

  “应该,不至于吧?”

  王援朝也没法多说什么,毕竟,谁想到后来会那样?

  他麻溜的收回内参,装回书包,道: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早走,还能走,晚走,就走不了了。

  我也知道,大家萍水相逢,非亲非故,这种建议,十分沉重。

  我知道你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也只是看在柳姑娘的面子上,给你们的最大提醒。

  这种事,看命吧。”

  王援朝说的如此斩钉截铁却又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让柳和清夫妇俩面面相觑。

  这人不是来要好处的?至少要好处的,说话不是这个套路。

  那是,看上大闺女了?

  小伙子模样不错,才华也有,在首都,想来背景也不浅,也不是不可以。

  但柳和清还是小心的用右手食指指了指天,试图再确认一下,道:

  “援朝同志,跟上面……”

  王援朝面色一凛,道:

  “我就是一普通人,因缘际会多了解了一些信息,仅此而已。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我还有任务在身,柳先生,王太太,柳姑娘,恕我先行告辞了!”

  他拱了拱手,快步离开了。

  脚步匆匆,内心祈祷:能说的我真的都说了,你们走不走,看命吧。

  柳家人看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王援朝,陷入了思维的懵懂,这到底啥情况?这会也就是挨了批判吧,也就是要经常检讨而已,对方居然直接劝自家走人?

  是欲擒故纵,还是?

  不过,电话一直没接通,是自家主动跑过来的,也不像。

  柳和清对着大女儿道:

  “这位援朝同志,是不是创作了《爱我中华》?”

  大女儿看向母亲王丹凤,王丹凤道:

  “对方确实在铁路文工团工作的话,那么应该就是了。我们要听么?”

  柳和清眉头都拧成了川字,道:

  “我感觉我们这一趟跑的有点莫名其妙。”

  柳启锦低头,不敢看爸妈,也不敢说话。得亏王援朝还写了《爱我中华》,结果一张嘴就是劝他们一家走,这真是,太荒谬了。

  但反而因为如此,柳和清和王丹凤,觉得对方不至于在这件事上骗人,内参,可不是谁都能拿得到的,就他们家,都看不到这个级别的内参。

  但要走,可不是简单的事。

  一家人在公园走了一会,商量着要不要再上门去拜访一下,毕竟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心意”,都还没送出去呢。

  但他们也知道,王援朝不住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了。具体住在哪,人家不说,他们硬是要打听的话,反而不美。

  商讨无果,只得先行回了东方饭店。

  有的时候,无知反而无虑,知道的多了,反而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这事不是那么好下决策的。

  ……

  王援朝将柳家事抛到一边,要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创作素材收集中去了。

  他先回了趟四合院。

  家里只有放寒假的小妹王利,正在给家里打扫卫生。

  “二哥呢?”

  王利抬头看了看,是三哥,道:

  “排队去买菜了!过年和初二他结婚的肉、鱼、菜,都要他排队去买呢!”

  被王利这一说,王援朝才发觉,这时候,买菜也是一项过年大事。

  “走,跟我去一堂后院,帮聋老太太屋子也收拾下!”

  王利双手叉腰,正要直起身子反驳:你不来给你亲妹妹帮忙,还要拉你亲妹妹去给人家帮忙,你讲不讲道理?

  但王利刚直起了腰,映入眼帘的却是紫红色的伍角钱,被三哥捏住了一角,在空中坚挺的一晃一晃的。

  她立马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脸,手却很麻溜的先把伍角捋进了口袋,道:

  “今儿我就听三哥你的话,学好人做好事!走!”

  至于家里,等二哥买菜回来,一起收拾嘛,家里又不是她一个人住的,干干净净,二哥更期待才是。

  王利跟着王援朝,穿过中院,走向后院。

  就看到三哥见着谁都打招呼,笑眯眯的问好。王利也只得跟着照做,她内心是不屑的,特别是某些人家。

  聋老太太家门帘子敞开,里面有说话声传来。

  王援朝人未到声先至:

  “老太太,我和我妹王利,来帮您这边看看,大扫除,过大年啊。”

  聋老太太很开心,颤着小脚迎了过来,道:

  “有心啦,不用,不用。

  这不有你一大妈帮忙么,今年晓娥也帮忙,老太太的房子就这么大,不用这么多人,不用这么多人。”

  朝屋里一看,可不,一大妈,娄晓娥,都在忙活着呢。

  王援朝先跟一大妈问了声好,又跟娄晓娥问了声好,眼神却是:你的小四合院,你不收拾?

  娄晓娥回了他一个眼神,王援朝没读懂。

  王利已经手快的拿起一块抹布,去擦窗户玻璃了。

  聋老太太也真是的,不让她帮忙,万一三哥把伍角钱要回去呢?

  就算不要回去,要是安排个别的事呢?

  还不如打扫卫生呢!这会可是有三个人!!这钱拿的简直太爽快了!!!要是一天挣五角,一个月得挣十五啊!

  她从没觉得一大妈和娄晓娥这么亲切。

  她是一点也不会给三哥反悔的机会。

  王援朝似乎觉得光帮忙打扫卫生不过瘾,又道:

  “老太太,您菜买了么?要不我让我二哥也顺便帮您带了?”

  一大妈插话了:

  “嗨,放心吧!老太太都是跟我们一起过年的!”

  聋老太太脸上笑成了菊花,连连点头。

  得,那就这样吧。

  于是王援朝道:

  “那老太太,王利就在这边,陪一大妈,晓娥姐一起帮您打扫卫生。我单位那边还有一些事,我就先忙去啦!”

  他着重强调了“单位”二字,也不知道娄晓娥听没听明白。

  王援朝离开后,聋老太太还跟大家夸王援朝的好。

  过了一会,娄晓娥道:

  “老太太,既然有王援朝王利兄妹来给您帮忙,我这就回家帮我爸妈收拾收拾啦!”

  聋老太太笑呵呵道:

  “去吧去吧,也是辛苦你这孩子了!”

  一大妈也打趣道:

  “确实,娥子可勤快了,动作麻利,我都赶不上了!”

  只有王利心里默默吐槽:少了一个帮手。嘴上还要笑眯眯道:

  “那晓娥姐您赶快回去吧!这里交给我和一大妈了!”

  自从娄许离婚后,她也不好叫人家娄嫂子了,干脆跟着三哥叫晓娥姐。

  娄晓娥擦了擦手,愉快的跟大家打招呼告别。

  ……

  王援朝宿舍

  之前摆放的那些珍贵药材,都已经搬到了娄晓娥的小四合院,但卧室么,搬走时啥样,现在还是啥样,王援朝压根就没打理过卧室卫生。

  他觉得,反正现在也不住,等到春暖花开,重新改造隔断卧室时,一把弄了就好。

  但娄晓娥有点洁癖的,还是看不下去,就开始吭哧吭哧的打扫卫生。

  王援朝从单位食堂打了饭菜回来,果然,娄晓娥在了。

  便招呼她先来吃饭。

  “要不下午去找迪莉娅老师一起逛逛街,带她体验体验我们的民族文化和风俗?”

  娄晓娥看了眼王援朝,道:

  “好的。要带她去我们的四合院作客么?”

  王援朝想了想,道:

  “那边你收拾好了么?”

  娄晓娥翻了个白眼,道:

  “收拾好了!

  能配套的家具都摆在正屋了,其他的都放在了厢房和仓库。

  你到底要收多少老家具啊?”

  王援朝嘴巴里塞的满满当当,快速下咽后,道:

  “只要真材实料,干嘛不要?你那才收了多少?都没堆满一间厢房呢!”

  娄晓娥细致的夹菜吃饭,心里想的却是,你折腾吧,这么折腾,也只有我那有地儿了!于是便道:

  “行吧,反正听你的。”

  随即漫不经心道:

  “对了,这四合院,也算是新房子吧,咱年三十,要在那过么?不然的话,那我正好也回家陪我爸妈吃顿年夜饭,反正我现在孤家寡人一个。”

  王援朝对她的想法洞若观烛,笑道:

  “我在四合院少吃两口,然后就去小四合院,怎么样?”

  娄晓娥故作不以为意:

  “那要辛苦你这个大忙人了。”

  (本章完)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皮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最新章节,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